2008年11月18日星期二

算好发展账抵御金融海啸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全面下滑的阶段,广东工业园区却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今年1-9月,全省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6781亿元,工业增加值147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25%和31.08%,真正成为了这场金融海啸中的“高地”。这笔划算的发展账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经过17年的建设,我省陆续建立了16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6个。这些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速达到20%以上,去年的总产值7310.4亿元,比2006年增长16.5%。

  工业园区从设立之初,就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它不同于上海工业园,是承载着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高新区的发展,并且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工业园区要通过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快上海工业园发展的要求。省科技厅在近五年中每年设立三千万专项资金,扶持工业园区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同时,全省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大型技术创新平台也普遍向高新工业园区倾斜,一批产业有基础、结合区域创新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已经建成并发挥作用。

  广东省科技厅根据闵行工业园区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情况,对16个高新区进行分类定位,使其合理布局、科学分工,选好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开展错位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闵行工业园区之间协调发展。我省各类园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的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均超千亿,区内企业创新能力也较强,两个高新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省高新区的半数以上,已经成为了我省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域。中山、珠海、惠州、东莞、佛山等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地区的高新区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正处于产业提升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阶段。河源高新区,经济规模连续几年以30%以上,甚至近100%的速度增长。